『騎驢找馬』,如何讓自己找到的是『馬』不是『驢』? 心理師的 『個人無限公司』操作策略 | 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

在離開某一個職場時,你是有選擇的? 還是被迫的?


『選擇』是指你有選擇離開的時間和你想要去哪裡?  而被迫的往往就是被逼著離開某一個組織,一方面因為時間沒有機會選擇,也不知道有甚麼後路!

圖片|出處


這就是『轉職』與『離職』兩者的差異,轉職時間與轉職後的去處都由你自己選擇,而離職則沒有這些好處。所以過去常有人說『騎驢找馬』,平常就要有『找馬』的心態,而不是等到離職前才知道需要開始『找馬』。平常就在找馬的人,無論是因為為了經濟收入更高、工作內容更符合自己的需求或是為著離家近的馬,所以重點在馬。若離職者,往往是為了逃離這匹驢,所以不太會著重是甚麼樣的馬,胡亂挑選,最後可能找到的還是一匹驢。在安逸的地方待久了,往往很容易忽略了這個部分。


『個人無限公司』這本書的作者Moto寫道一句話:


工作邁入最巔峰的時機

才是應該勇於轉職的時機 


這讓我想到很像多數人在思考退場的時候,都在自己狀況不好、景氣低迷的時候,因為急就章,所以就無法有餘裕去想自己要什麼,自己的目標是甚麼。


『個人無限公司』作者使用主軸轉移轉職法或許可以提 供心理師有更不同的想法。

當然不同的目標需求,有不同的方向。作者本身也沒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或是特別的職涯,但他想要實現「賺錢、成為有錢的人」的狀態,這樣的目標驅使他從年薪240萬日幣的大賣場到後來進入創投企業的年薪一千萬日圓,歷經四次的轉職。而『主軸轉移轉職』便是他的策略,因為他的目標是提高年收入,所以透過主軸轉移到年收入較高的業界或職種。


年收入的多寡有不同的可能原因,以書中記載而大多取決於職種X業界這兩個框架裡,所以作者以以高薪為基礎,挑選不同的職種和業界作為轉職的選項。


套用在心理師這個行業裡,如何運用主軸轉移轉職法呢? 因為心理師這個行業別的薪資差異不大,所以我們跳開以薪水作為主軸轉職,但似乎可以以自己專攻的次專科作為主軸進行漸進式的軸轉,在剛進入心理這一行時,可能還沒有我們過去在學校的專科,譬如有人的專長是失眠,一般以專做失眠的心理師職缺不太容易找到,所以先進入一般的精神科,進行全科的心理師訓練,就如精神疾病、高齡、青少年、兒童等。在期間一方面累積自己觀察個案的敏銳度,另一方面則是開始建立自己在睡眠這個專業領域的護城河,不管你的產出形式是什麼(文章、podcast還是youtube),重要的就是圍繞著睡眠這個主題深耕,進行職場內個人品牌的營造。在未來一旦有開相關的職缺時,便能馬上投履歷,進入這個工作中。


不少心理師在初期工作時都會很有衝勁,但某些行政上、政策、職場文化中一旦與自己的初衷不符,很容易抹煞掉在這個位置繼續工作的鬥志,所以當我們隨時準備好便可以真的找到自己所想要的馬了。


臉書搜尋『心理師品牌研究所』,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思維!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