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的年資危機 | 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

 最近周遭遇到幾個離開原職場(或是想要異動)的心理師,都有著20多年的工作經驗:

A 心理師,在公家機構已經待到退休,在退休前我們還坐在一起討論面對退休該做哪些預備,而前幾天,知道她退休之後,去私人機構做兼職的心理師!

B 心理師,原本是行動心理師,這幾年環境中年輕的心理師越來越多,自己可能也因為有些年紀了,家中又有孩子要養,也沒辦法在外面接太多其他的演講,而治療所的收入又不夠,只能回籠去公家機構。

C 心理師,受不了公立機構每隔幾年就要評鑑,一評鑑就開始限制出國,又因為是管理職,平常工作已經夠多,評鑑更多,所以也開始厭煩這樣的工作型態萌生退意。


這樣的中年危機,你曾經想過嗎?

第一位一日心理師終身心理師,穩定長期的作心理師;

第二位從不確定的狀態回歸穩定的工作型態;

第三位則是越來越不太能夠適應某些規格下的制式要求。


這三種類型,只是眾多心理師中年以後的縮影,沒有誰是對的誰是錯的,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現在與未來打算!而我看到幾個,可能也是多數心理師在工作初沒有預料到的問題!


第一個 年資越久,穩定的生活過得越久,危機感也越少,只不斷的浸淫在心理諮商的世界裡,越無法因應社會的潮流,以至於會被後浪推倒。就如同B,他是一個很專業的、也很有經驗的心理師,非常熟悉心理諮商。然而現在網路經營自媒體的心理師更多,沒有能夠讓自己曝光的人,年齡的增加、家累的負擔、體力的衰退,都可能讓自己與世界的差距更大,特別是學習新知,這邊的新知不是在專業上,而是在讓自己曝光的能力。一旦,少了這個能力我們的路只會越走越窄,也就是個案的來源越來越少。當工作在社區裡,可能只有單靠諮商治療所的客源,如果他所在的諮商治療所,又沒有開發新客戶的能力,其實很容易在第一線陣亡,回去穩定收入的工作,這是非常可惜的。


第二個 則是心理師退休以後還是只做心理師這個工作,固然也有人喜歡做心理師,就如A一樣,當初我跟A也談過要經營自己的未來,很幸運的又剛好有現成的工作需求可以繼續做,不用太對未來的生計擔憂。然而如果退休後,沒有兼職的職缺、或是只有算時薪的兼職薪水,這時候就只能靠退休金成為大部分的生活費來源了!我自私的想法則是,捫心自問,最底層是否有除了心理師的工作以外,「我還能做甚麼?」這個疑慮,所以才繼續做心理師這個兼職工作呢? 

圖片| 來源


這兩種的心理師職涯的共通點,因為自己的工作或更白話一點說就是薪水操之在別人的手上,就像諮商治療所、其他的機構組織,由他們可以決定派多少案給你,來決定我們的未來。如果你有著很強的專業能力,他當然會多派案子給你,相反的,如果你的能力不比別人好, 個案就會越來越少。在以往工作經驗,比較少想到工作是職涯,是一輩子的事,所以讓自己選擇的機會越來越少,更嚴重的則是到只有讓別人來挑選我,年紀越大,優勢越少,除非在職涯的過程中,有刻意的經營自己,讓優勢增加,才有可能把選擇權拿在自己的手上。


最後,再來看看C,我覺得這是不少心理師在組織裡面的寫照,剛開始都很容易順從在組織的規則底下,幾年以後當初畢業時的所立下的志願,理想,都被這些規則一一的抹煞掉了,並非這些規則不重要,但某些人就是覺得需要「活出自己的樣子」,而在組織裡卻是「活出別人想要的樣子」,對於這些人就是感覺不舒服。如果有這樣的想法,而我們又一直都帶著A和B的想法和做法,真的就只能活在別人的角色中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工作,喜歡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你對未來有著很不同於過去心理師的想法,其實可以在工作初期就擬定計畫,未來想要甚麼,想做甚麼,及早準備,有一天終究能夠達成你的目的~ 祝福你!


延伸閱讀 |

中年心理師轉場困境的起手式

拆解心理師在組織裡的『市場價值』

拆解心理師在『社區』裡的『市場價值」

臉書搜尋【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帶您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思維!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