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篇】四大臨床心理師職場困境悄悄話

即將在7/16 上午9:00-12:00 與『台中市臨床心理師公會』聯合舉辦了一場『把自己經營成一件商品-從生涯到職涯 你就是品牌』線上工作坊。在會前問卷中,特別調查了參加的心理師,了解目前他們在職場上曾經想過甚麼樣的問題。(各位讀者也可以看看,你是否在工作中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想法)

主要的內容,包括薪資、工作內容、主管管理等9項問題,以了解這些問題對於參加者的困擾,同時這些問題也是心理師的職場常見的心裡話。以下便是最多臨床心理師職場困境排行前四名的問題。






1. 擔心離開現在的工作之後,薪水不能如現狀,以至於不敢離開現職

這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問題,也是很容易出現盲點之處,會出現兩個盲點:第一個盲點在於,心理師因為習於學校所學、機構(醫院)所作的,都是心理諮商和心理衡鑑,以致於我們普遍認為離開現職還是只能作這兩項工作,然而社區的衡鑑比例不多,又有其他心理師在做諮商。所以,出去外面之後,自覺勝不過別人,所以不敢離開。其實心理師這個牌照就可以做很多我們在組織內未曾想過的工作,而且也比別人更有勝算,只要認真經營,其實還是會有另一片天空。 第二個盲點則是薪資問題,在之前的文章裡(財務自由之前,你想過相同的薪水領20年嗎?),曾經探討20年的薪資都一樣的問題,後來也有有同行在群組中討論臨床心理師的時薪,計算了一下發現,合時薪約為200元左右,讓群組中的夥伴氣餒不已。如果離開了組織又是如何呢? 此時或許剛開始會出現月收入總額會低於組織裡的月收入,原因在於在社區不是領月薪,而是算時薪,平均下來工作時薪約為機構裡的十倍左右,如果你的品牌力夠,能夠做的工作多,甚至每一份工作都可能是你未來吸引別人來找你的管道之一,如此一來複利效應,便很有可能超過每個月的薪水了。而多出來的時間又可以拿來發展自己想要做的工作或是另外的品牌,這樣反而有利於未來的生活。


2.臨床心理師的薪水不上不下

的確,多數在組織裡的工作,本來就不會讓人大富大貴。而且在組織裡多數心理師不是主管(主管可能會每個月多領幾千元領導加給),跟多數的醫事人員的收入不會有太大的差異。此外機構組織裡的臨床心理師少有因為自己多做幾個個案而增加薪資(多數以固定薪資為主),這都會讓人在多年後,減少繼續在單位裡工作的動機,長時間如此則會出現減低離開組織生存的競爭力。


3.額外的行政工作讓自己壓力很大

每個機構的臨床心理師人數不多,行政、教學、臨床也就只有這幾個心理師分工,如果又加上新進的心理師,能夠分工的心理師就更少了(比較有可能分工的是臨床業務),而每年增加的行政工作不計其數,越資深則壓力越大。而這些資深的心理師當面臨了更多的非臨床工作時,同業中有人為了能夠有撐到領退休金或是因為延續公職福利,也就繼續待下去,忍下去。也有一部分受不了這些壓力的人,中途下車,進入社區,這些人也在社區裡持續發光發熱!


4. 因為薪資水準,影響自己對未來的計劃 (買房、生兒育女、婚姻)

這個與薪水不上不下有關,間接影響自己的生活規劃。除此之外,在收入不變下,通膨更讓自己的收入變小、變少。找工作初期,不少人會懷抱著助人者的熱情,可能不太在意月收入是多少,剛開始也相對滿足薪資,也隨著自己年齡、社會期待的加增,自己的薪資已經不太能夠滿足生活需求。而在組織裡,並不太會對社會變動有太大的感受(不太會因應政府調薪機制變動薪水),一旦時間拉長,溫水煮青蛙,會讓自己與社會市場的需求越遠 。當到了需要更高的薪資來滿足未來計畫(買房、生兒育女、婚姻)時,自己便無路可走,只好找更多的副業、兼差、於下班時接演講,這些都不是長久之計,因為自己的身體、老小、家人要照顧,所以演變成沒有時間兼顧額外的工作與家庭生活。


並非在組織、機構裡不好,也有許多人很喜歡這樣的工作。當時間待得越久,越習慣於該機構的現況,因為機構組織可以成為心理師的品牌,就如同我以前是『彰化基督教神經醫學部臨床心理師黃耀庭』,聽起來很厲害,但只是因為前面掛了一個『彰化基督教醫院』,這樣我們便不敢離開臨床心理師家機構,也很容易被困在這裡,因為出去之後誰知道你是『臨床心理師黃耀庭』,我就不敢離開了。

-------------------------------------------------------------------------------

在這次的公會免費線上工作坊中,透過三個小時的課程協助心理師們設計出屬於自己的品牌。內容包括: 生涯與職涯接軌、找到發光的產品(競品分析)、從產品中找到亮點(用戶需求)、產品讓人知道(行銷策略)、不易複製的商品(護城河思維)、產品的長線思維。你不用再擔心被上面這幾問題困住,就可以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與工作。

此為企業內訓,無法開放給非會員參加,如果您對相關課程有興趣,歡迎您email給我(huang111704@gmail.com),未來如有相關消息,您將收到第一手資料!


臉書加入「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帶您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思維!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