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麼敢離開?--如何計畫離開機構(資源盤點篇)|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



今年是我離開醫院邁入第三年。一直以來許多人在問我,我怎麼敢離開醫院,這幾年在醫院跟我相同年資的(16年資歷),甚至比我資深的長輩級的同事,想離開卻不敢走的人不計其數,他們多抱怨幾個問題:一直做同樣的事,薪水都一樣,長官同事看不順眼。

問他們怎麼沒離開呢? 也不外乎是下面幾項:

1、找不到適合的工作職缺:一個工作十餘年的人,多數人習慣過去的工作模式和內容,再怎麼換只會在不同的機構下做同樣的事情,而且因為年資也不多機構願意請你(小廟容不了),所以工作職缺會因為自己的專業侷限無法有更高的薪水,更不同的工作性質。

2、自己只有這項專長:的確這是在機構中做幾年之後的思維框架,其實再深究就是不願意學新的事物,剛開始工作都很勤快的到處學習,幾年之後覺得自己已經足夠便不再學習新的事情。

3、我還要養老小:這個假設是離開一定比目前的收入少,不經營自己的人,一定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換工作薪水變少。

回來談我自己怎麼看離開醫院這件事,16年的年資如何將他從累贅化成養分,就是轉化16年的經驗,成為產品,而不是拖油瓶。追蹤我的部落格和臉書社團的讀者就可以知道如何把這些年的經驗化為戰功。(請參考...)

再者如何準備離職,很多人都說想要離開卻被種種的理由卡住,工作太忙沒時間或其他的問題,其實問題出在於還沒到逼著自己一定要離開的時機,然而若沒有事先預備,時機到了也沒有這樣的膽子想要離開,所以事前的預備相當重要。

自己在職涯進入十幾年後,就開始有離職的念頭,我思考幾個方向:

1、從善如流跟其他心理師一樣,做心理諮商。我盤點自己的資源,心理諮商並非我的強項,以過去的經驗高齡者願意來做諮商的少之又少,他們作為收入偶而墊墊肚子可以,但沒有辦法當正餐。另外,公家資源那麼多,受眾寧願找免費的問,也少有願意自費花錢的。最後,作為兒女的也不會把處理自己父母問題的費用放在第一位(孩子的才會放在第一)。所以我不會以這方向作為我收入的主要來源。

2、開治療所:我自己沒有經歷過管理人的訓練,在還沒進入熟悉市場,就跳進更大的坑,過大的冒險,也不是我習慣的處理方式。

3、創造個人品牌:當時一人公司,斜槓等相關個人品牌的書籍,媒體,教想要成為自由工作的人,這個似乎是可以作的部分,以我作失智症,高齡的經歷,似乎這個可以做為品牌的指標,當時還沒有想到要做什麼,但我知道個人品牌如果不做,其他的事情你想作也沒人認識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