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篇】心理治療/諮商所選址的市場區隔 |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

 最近有一位社運人士協助一些弱勢街友們看病,帶他們進到需要用對講機聯絡後才會讓病患進到大樓裡的高級診所(我也是第一次聽到有這樣的診所),這些街友們紛紛驚訝的表示

「在裡面的工作人員都是以英文溝通」

「要預約經過對講機才能進去」

「高級地段」

這樣診所是身為普通收入的我們不曾想像到過的就醫經驗。


圖片|來源


這讓我想到許多開業的治療/諮商所,不一定在找所址前,考量到其實所址的位置便是會決定客群的市場,正如開在高級住宅區的治療/諮商所,不容易會接到像我們這些一般民眾的生意。而在較為平價的住宅區所設立的所,也不容易受到高級住宅區貴婦等的青睞。

有人會舉手問,高級住宅區的治療/諮商所又離個案家那麼近,這些貴婦、有錢人怎麼敢去,不怕被鄰居看到嗎?我想到之前曾經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一部車車門旁邊印有『XX牙醫診所接送專車』,他們用雙B的車子接送,我才知道「上流人士」的思維,他們有專車接送(door to door)不會見到任何鄰居,你可以看到媒體上寫著某某企業家、影星、歌星,他們一買房子就是一層上百坪的樓層、或是上下兩層,其實鄰居都不見得見得到面,所以即便你知道你的鄰居是周杰倫,你也沒辦法看到他或是拿到他的簽名。

另外,到了治療/諮商所總是會遇到人吧!這樣該怎麼辦? 治療/諮商所如果置身在辦公大樓中,為了這些特別的客群,不會有明顯的門牌,標誌,廣告,因為都是作熟客的生意,進去所裡的人,看起來就像是上班族一樣,要進去上班。

如果像第一個故事的例子,則還需要換證,門禁管制,個案來之前已經有人在樓下幫他換好證,甚至特殊的禮遇,有專屬停車位、綠色通道電梯直達到該樓層,而這個樓層只有唯一一家治療/諮商所。

或許有人會想,這樣的成本不是很高?怎麼合呢?這樣就是我們下一個思考收費的問題,他要有那麼多的開銷營運、固定成本,客單價一定不斐,除了資金要雄厚之外,你的諮商能力也要很好,這樣才有可能維持一個所裡的運營。

無論哪一種的選址方式,其實背後總有自己的邏輯,「選址只是一時,長銷才是一世」。然而若要長期營運,都能維持收支平衡,就需要在初期除了選址之外,設定好自己的「商業模式」,對於一般民眾的商業模式與對於高客單價的商業模式,都會需要不同的考量,這些都不是治療/諮商所一開就可以一直活下去的問題了!


臉書加入【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思維!

留言